待秧 65 x 53 cm 15P
秋收 65 x 50 cm 15F
一年貪玩,只得這兩幅參展,比規定少了一幅。
會場裡被問到的話中最記得的是:「這是你成長的環境 ?」
「因為你兩幅畫都是同樣的主題。」
面對我睜大得眼睛,問話的人主動作了如此的補充。
雖不中,亦不遠矣,在我成長的年代裡,這該是台灣各地都可見到的場景吧。
許多當年到處都可見的收成後,像騎馬打仗,放風箏,焢土窯等留給『野孩子』奔躍的田野活動,如今都必需在付費的休閒農場裡,才能戴著手套,在限定的時空中作演出性的模擬。
住在台北的確擁有各種便利與炫華,但我最大的幸福感卻來自依然保存著一片被財團所覬覦的關渡平原,在這記憶被摧毀殆盡的城市,留下讓我們仍可依稀上溯先人的殘存氣息,雖然她曾被視若無睹的以垃圾廢棄物毀容過,雖然許多美麗的天際線也已被週遭耽耽虎視的建物所吞嗜了,但在不同季節裡徜佯其中,仍可悠品她各異的風情,回到自己的童年印象,彷若重生。
台灣加入WTO後,舊時農村風貌更是大異於前。某年春節後,行經龍潭往新埔的路上,興來彎進一小路,偶遇這幅『待秧』的場景。
在該是準備春耕的時節裡,實景卻是破落無人的農舍,雜草漫生的河階小梯田。所幸陽光依舊不棄,藍天仍然不嫌,牽動我為之駐足。為了添點希望,我除了草,整了路,灌了水,許或『待秧』的小梯田能為這片破落添點期待,也不致辜負那天空,那陽光。
YeNBien 2014.10.0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