彩陽畫會於2015年 9 月 26 日至 11 月 8 日,在台北市松山車站附近的佛光山台北道場所設佛光緣美術館聯展,館方要我們各參展者提供自述,以供館方導覽之用。雖然展期已結束,而且所展為舊作,但既是歷程回顧,不妨也在此發表,以填充自己的部落格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向喜尋幽,偏愛風景畫,不論一瞥驚艷,或尋尋覓覓,或驀然回首,或恣意營造的題材,盡是取之天地。徜徉山水間,感晨昏易替,季節流轉,自有其理,道場存心,經章多在,儀式天成,造化為師,也是修行。
因畫具笨重又無車可代步,出外只作速寫,改作油彩時,琢磨時空雖較辛苦,卻也別有想像之樂。
滌心之處 --- 金瓜寮溪 2007 15F
金瓜寮溪是翡翠水庫水源北勢溪的主要支流之一,有封溪護魚的舉措,加上環保意識漸入人心,得幸能保有荒榛未闢,清境天成的原始感。
初往之時,正是春初,當時棧道未築,沿著溪邊的墾殖小徑,低躍高竄而行,獸糞遺痕及穿山甲挖出來的土堆時時可見。溪中則時有亂石曲流,或小瀑輕洩,穿谷而下的陽光透過葉縫,暖觸及身,溪聲若語,各可隨興解讀。
行至路盡之處,立定環顧,初覺微汗,驟然想起,不知始自何時,同行者盡皆默然,股票等俗務竟無人再提,此境真可滌心,取出速寫小冊匆匆勾了幾筆,
回來後置於案頭,偶然瞄它幾眼,終至形諸油彩。
喧囂之前 --- 台北市仁愛路 2004 12P
雖然自以為已經破例早起了,依然還是沒能趕上畫會的寫生活動。
平時車來車往的仁愛路,此刻卻只有放肆的鳥聲。公車候車亭長椅上,縮臥著渾身緊包,不辨男女的流浪者。偶然與晨運的人們點頭錯身而過,有的嚴肅不語,
有的報我以微笑。
有感於仁愛路上的這種寧靜實在難遇,也為減輕脫隊的自責與懊惱,在亞典書局附近,畫了這張大概只有自己才看得出所以然的草圖,並且當下便決定要轉畫油彩。為了讓它更像仁愛路,樹也就越種越多,從這些樹隙裡,窺視這條林蔭大道,喧囂未起之前的另種風貌。
晨境在心 --- 水尾圓潭溪 2010 15F
記得是下午時分去的,為的是想看金山海域層層滾滾而來的浪而已,無關浪花淘盡英雄好漢的感嘆。
眼前土坡上,滿是被丟棄的瓶罐,夾雜著微腥的破漁網,溪邊靠著一艘進水半沉的小舟,是個被遺棄的角落。圓潭溪流到這裡已是要入海的盡頭了,污濁的水面沉沉浮浮的載了各種垃圾,緩流而來。
望著遠山及蜿蜒而來,水貌不盛的小溪,還是有種結構上的感動,臆想眼前一切的前生,給它一個理當如此的心中景象,改畫油彩時,心想那沉舟的主人想必也是這些垃圾的主人之一,乾脆就讓它真的沉掉吧
YeNBien 2015.11.11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