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工作過的公司老同事要辦一次包括旅居國外人員的盛大團聚,大家聯絡上後,原先便常接到的有關老年健康金言玉語更是暴增了許多。

 

 

對生命進程的關注,我大概可算是很『早熟』的。

 

 

早先,我是被這樣問的:「你這小子問這幹嘛 ?

 

我的經典回答是:「向前輩您學習啊 ! 您的現在就是我的未來呀 !

 

這是我常向一些比我年長的人,以「什麼時候開始….」為發語辭,請教諸如 : 「覺得老了 ?」「出現老人斑 ? 「夜裡要常起床小便 ? 「兩腿無力 ? 」等問題時,被我問煩了常會出現的對話。

 

漸漸的,當『小子』變成了『老弟』後,前輩們更是一臉慈祥的對我分享他們的『老』經驗。

 

而現在與我分享『老』經驗的人,已改稱我為『老兄』了,只是還沒遇到跟當年的我一樣的『小子或老弟』對我作同樣的提問,如果遇到了,我猜他們會稱我為『大哥』,據說現在的人,除了對財富仍是不改初衷的力求升級外,對年齡則都謙虛的只求降級,如果耳邊傳來:「大哥」的呼喚聲,無需心虛,只要小心,大可堂正的轉身面對那位可能還沒投票權的小妹妹。

 

我對『老』經驗的興趣還不止於身體,對別人經歷的時空大環境也很感興趣,將它當成自己的『增壽之道』,帶著同理心與想像,從別人的故事中,不論在時空縱橫座標的哪個位置上,彷彿自己也身同其境的『活』過了一般,畢竟,『未來』是無法掌握的『未知』,自己或別人的經歷才是較可確定的『已知』,藉著這種『參與』,填補了自己所缺席的時空,豐富了自己的生命,好像添壽了一般。

 

想起高中時,校長曾找了位年紀很大的女老師來代產假中英文老師的課,每次上課時,總愛講些她抗戰時期在重慶中央大學的回憶。

 

有一天,她又不知第幾次提到當時大學生喜歡上茶館的休閒生活,同學們都已聽熟得可替她接續後段故事了,她卻總像第一次似的,興緻勃勃的倒帶。那時已故作家王藍先生的長篇小說『藍與黑』正是熱門,我一時興起,借用書裡的場景應了她:「是啊 ! 沙坪壩那邊就有好多家….」,她一時竟像他鄉遇故知般,高興得直對著我:「對! ! ! 你也去過啊 ?!」笑翻了我們這些沒能被『早產』的小子,接下來的那堂課,她便像只對著我上似的。

 

可能我的『增壽之道』大概就是在那時候,不知不覺中被她啟發的。

 

YeNBien 2014.03.09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mer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